摘要标题:

DNA 损伤和异常隐窝病灶作为假定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胭脂红 (Bixa orellana L.) 在大鼠结肠癌发生中的化学预防作用。

摘要来源:

Mutat Res。 2005 年 4 月 4 日;582(1-2):146-54。 PMID:15781219

摘要作者:

Aniele R Agner、Ana P Bazo、Lúcia R Ribeiro、Daisy M F Salvadori

文章归属:

Aniele R Agner

摘要:

化学预防开辟了新的视角预防癌症和其他退行性疾病。在组织学和遗传水平上使用靶器官生物学模型可以显着促进此类潜在化学预防剂的识别。结肠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一些证据表明类胡萝卜素可能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的药物。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胭脂树橙的活性(Bixa orellana L.),一种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天然食品着色剂,对二甲肼 (DMH) 诱导大鼠结肠中异常隐窝病灶 (ACF) 的形成的影响。此外,我们通过彗星试验研究了胭脂红对 DMH 诱导的 DNA 损伤的影响。给雄性 Wistar 大鼠皮下注射。每周两次注射DMH(40毫克/千克体重),持续两周以诱导ACF。他们还在 DMH 治疗前 5 周(治疗前)或治疗后 10 周(治疗后)接受了 5 次含有 20、200 或 1000 ppm 胭脂树橙的实验性饮食。在这两种方案中,大鼠均在第 15 周被处死。对于彗星试验,动物用相同的实验饮食喂养两周。处死前四小时,动物接受了皮下注射。注射 DMH(40 毫克/千克体重)。在这种条件下,饮食中给予 1000 ppm 胭脂红既不会引起血液和结肠细胞中的 DNA 损伤,也不会引起大鼠远端结肠中的异常隐窝病灶。相反,胭脂树橙成功地抑制了麻木感。隐窝/结肠(动物)的发生率,但不影响 DMH 诱导的 ACF 的发生率,主要是在 DMH 后施用时。然而,在结肠细胞中没有观察到抗原毒性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胭脂红可能通过调节隐窝细胞增殖发挥化学预防作用,但在结肠癌发生的起始阶段则不然。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结肠癌, DNA损伤,
治疗物质 : 胭脂树,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