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藏红花酸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标志物的影响:一项试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摘要来源:食品功能。 2019 年 11 月 1 日;10(11):7461-7475。 Epub 2019 年 10 月 31 日。PMID:31667483
摘要作者:Saeed Abedimanesh、S Zahra Bathaie、Alireza Ostadrahimi、Mohammad Asghari Jafarabadi、Mohammadreza Taban Sadeghi
文章隶属关系:Saeed Abedimanesh
摘要: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被认为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兴治疗靶点。细胞和动物研究表明藏红花酸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然而,藏红花酸在人体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仍然不明确。
M方法与结果:50名临床诊断的CAD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平行组:藏红花酸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接受每天一粒藏红花酸胶囊(10 mg)和安慰剂,持续两个月。血清循环同型半胱氨酸 (Hcy) [-1.09 (-1.64 至 -0.54)μM,P = 0.001],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2.07 (-2.72 至 -1.43) ng mL,P = 0.001],细胞间粘附分子1 [-14.92(-21.92至-7.92)ng mL,P = 0.00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18.61(-29.73至-7.49)ng mL,P = 0.002]和单核细胞藏红花酸组试验后趋化蛋白 1 [-4.67 (-6.50 至 -2.83) pg mL, P = 0.001] 显着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显着增加 [+4.21 (0.68 至 7.73) mg mL ,P = 0.021]。此外,藏红花酸组的收缩压 [-0.21(-0.32 至 -0.10)mmHg,P = 0.001] 和舒张压 [-0.20(-0.34 至 -0.07)mmHg,P = 0.004] 血压显着降低。尽管如此,cli在藏红花酸组中,仅在 Hcy(-15.25±3.15,μM)、HDL(-10.70±5.06,mg dL)和 h-FABP(-21.10±3.09,ng mL)中观察到显着的百分比变化。此外,藏红花酸组中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Sirtuin1 和 AMP 激活蛋白激酶基因表达的相对增加以及凝集素型氧化 LDL 受体 1 和核因子-κ B 表达的相对减少显着。与安慰剂相比,试验结束。
结论:作为第一项人体研究,我们展示了藏红花酸的能力改变 CAD 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看来藏花酸可以被认为是未来研究中一种有前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