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单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负载小檗碱的白蛋白纳米粒子可逆转黄曲霉毒素 B1 诱导的肝脏增生。

摘要来源:

BMC Pharmacol Toxicol。 2023 年 8 月 10 日;24(1):42。 Epub 2023 年 8 月 10 日。PMID:37559065

摘要作者:

Sarah M Khedr、Doaa A Ghareeb、Shadia A Fathy、Germine M Hamdy

文章隶属关系:

Sarah M Khedr

摘要:

黄曲霉毒素 B1 (AFB1) 施用可导致肝细胞癌 (HCC)。尽管小檗碱 (BER) 具有抗癌作用并可以抵消 AFB1 的作用,但其生物利用度较低。纳米技术可以克服这个问题。本研究旨在合成小檗碱纳米颗粒(NPs),然后评估其与小檗碱对 afl 的治疗效果毒素引起的肝毒性。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BER-NPs。黄曲霉毒素中毒是通过连续 5 次腹腔注射 (IP) 200 µg/kg/天 AFB 溶解在二甲基亚砜 (DMSO) 中诱发的。诱导期后,进行两次处理:第一次使用 100 mg/kg BER,第二次使用 10 mg/kg BER-NP。使用标准化方法评估肝脏、肾脏和糖尿病概况。通过 ELISA 和 qPCR 技术使用肝脏氧化应激、炎症、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标记物。 TEM 图像显示 BSA NP 和 BER-BSA NP 均具有球形、规则且均匀的形状。 BER封装效率%为78.5。形成的-BER-BSA NPs显示出7.71的负载能力%和92.6的合成产率%。 AFB1 增加促氧化标记物,降低抗氧化系统,刺激炎症酶,抑制抗炎标记物,减少抑癌酶,增加癌基因,增加乙二醇ytic 活性,防止细胞死亡,并促进细胞生长。大多数生化标志物和肝脏结构在 BER-BSA NP 治疗组中正常化,但在 BER 治疗组中未正常化。总而言之,获得的数据证明,BER-NPs治疗比小檗碱治疗对大鼠黄曲霉毒素中毒更有效。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小檗碱,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