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设备发出的长时间射频辐射是否会导致大鼠各组织 DNA 损伤?
摘要来源:J Chem Neuroanat。 2016 年 9 月;75(B 篇):116-22。 Epub 2016 年 1 月 8 日。PMID:26775760
摘要作者:Mehmet Zulkuf Akdag、Suleyman Dasdag、Fazile Canturk、Derya Karabulut、Yusuf Caner、Nur Adalier
文章隶属关系:Mehmet Zulkuf Akdag
摘要: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互联网 (Wi-Fi) 提供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尽管有不同的频率发生器,但最常用的 Wi-Fi 设备之一是 2.4GHz 频率发生器。这些设备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使用,但射频 (RF) 辐射发射对用户的影响通常被忽视。然而,越来越多的公众对这个问题表示担忧。所以,这项研究旨在回应公众日益增长的担忧。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长期暴露于2.4GHz频率射频辐射是否会导致大鼠脑、肾、肝、皮肤组织和睾丸组织等不同组织的DNA损伤。该研究对 16 只成年雄性 Wistar-Albino 大鼠进行。实验组(n=8)的大鼠暴露于2.4GHz频率辐射一年多。假手术对照组(n=8)的大鼠接受相同的实验条件,只是关闭 Wi-Fi 发生器。暴露期结束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彗星)方法检测大鼠脑、肝、肾、皮肤和睾丸组织中可能存在的DNA损伤。 DNA 损伤量以尾部 DNA 值的百分比来测量。根据单细胞凝胶电泳(Comet)法测定的DNA损伤结果,发现脑组织的%尾部DNA值n、实验组大鼠肾脏、肝脏、皮肤组织较对照组增加较多。所有组织中DNA损伤的增加并不显着(p>0.05)。然而,大鼠睾丸组织中DNA损伤的增加是显着的(p<0.01)。总之,长期暴露于 2.4GHz RF 辐射 (Wi-Fi) 不会对本研究中除睾丸之外的器官造成 DNA 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睾丸是对射频辐射更为敏感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