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食诱导的肥胖中通过药理给药异黄酮黄豆苷元可减少体重、肝脏脂肪变性和 SCD1 表达。
摘要来源:Br J Pharmacol。 2011 年 5 月 10 日。Epub 2011 年 5 月 10 日。PMID:21557739
摘要作者:A Crespillo、M Alonso、M Vida、F J Pavón、A Serrano、P Rivera、Y Romero-Zerbo、P Fernández-Llebrez、A Martínez、V Pérez -Valero、F J Bermúdez-Silva、J Suárez、F Rodríguez de Fonseca
文章隶属:Laboratorio de Medicina Regenerativa、Hospital Carlos Haya、Fundación IMABIS、Avda。卡洛斯·哈亚 (Carlos Haya) 82, Pabellón de Gobierno, 29010, 马拉加, 西班牙。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和 Fisiología,科学学院,马拉加大学,29071,马拉加,西班牙。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医学化学研究所,马德里 28006,西班牙。 Avda 卡洛斯哈亚医院 Bioquímica 实验室。卡洛斯·哈亚 (Carlos Haya) 82, Pabellón B, 29010, 马拉加, 西班牙。
摘要:背景和目的。由于缺乏安全有效的经批准的抗肥胖药物,引起了人们对可作为替代疗法的天然产品的极大兴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主要的大豆异黄酮之一)对饮食引起的大鼠肥胖的影响。实验方法。暴露于高脂肪含量饮食(60%)后肥胖的大鼠接受大豆苷元(50 毫克/千克)治疗 14 天。根据该异黄酮对喂养试验的急性作用选择剂量。 14天后,处死动物,研究血浆、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肌肉和肝脏的代谢物、蛋白质和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的水平和表达。关键结果。急性大豆苷元剂量依赖性减少食物摄入量。长期治疗可减少体重增加并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含量。这与血浆中瘦素水平高而脂联素含量低。虽然骨骼肌受到治疗的影响微弱,但脂肪组织和肝脏都显示出大豆黄酮诱导的显着变化,这些变化影响转录因子和脂肪生成酶,特别是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1(肥胖症的关键酶)。黄豆苷元处理后,棕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 1(一种参与生热作用的重要酶)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和启示。这些结果支持异黄酮在饮食引起的肥胖中的应用,特别是当存在肝脂肪变性时,为这些天然产品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